【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】强化首府担当 答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答卷
银川市举办“我们的节日”群众联谊活动。 银川市委统战部供图
“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”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新的使命任务。作为自治区首府,银川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安排部署,把铸牢主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,加快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,努力开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强化政治引领,牢牢把握铸牢主线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,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。我们要坚持用“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”原则谋划工作、推动工作,始终做到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干工作都向主线聚焦、为主线服务。聚焦主线把牢政治方向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,落实到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、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等工作中,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。以学铸魂坚定政治自觉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,纳入干部教育、党员教育、国民教育、社会宣传教育全过程,建立健全精准化、滴灌式宣传教育机制,分层分类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活动,推动“三个离不开”“四个与共”“五个认同”深入人心。完善机制强化政治保障。推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依法管理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、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、各部门通力合作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考察巡察、效能考核,写入部门单位“三定”职责,建立民族工作定期督查、重大问题请示报告、重点任务跟踪检查制度,推动“两个摆在”“两个纳入”要求落到实处。
注重文化浸润,构筑共有精神家园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关键是要凝心铸魂、汇聚共识。我们要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,促进各族群众人心凝聚、精神相依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文化根基。夯实思想根基。持续加强“五史”宣传教育,创新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等“四项工程”,形成共同价值追求,夯实铸牢工作思想基础。深化“互联网+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行动,做大做强“小宁大讲堂”“银银带你看银川”“石榴仔讲故事”等品牌,有形有感有效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夏故事、银川故事,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情感联系、文化共性、心灵共鸣。促进文明养成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,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,深入开展封建迷信、高价彩礼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,提升“爱要一起”志愿服务和“书香银川、银川书香”品牌力,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、精神情趣、生活方式上共同迈向现代化。加强文化浸润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、红色基因传承工程,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、市民文化艺术节和群众戏曲节等活动,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、红色文化丰富内涵,创作推出一批底蕴深厚、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,以优秀文化浸润心灵,增强文化认同。
坚持守正创新,促进交往交流交融
交往交流交融,是增进民族团结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。我们要积极创造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,促进各民族心手相牵、守望相助、共同奋斗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实践篇章凝聚力量。构建互嵌交融新格局。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,常态化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,推广“结亲互助”“百家宴”“全家福”等联谊活动,在吃、住、行、学、工、娱中增进共同性,推动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。搭建交往交流新平台。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,搭建“红石榴”青少年交流平台、“山海情”双向就业平台、“中华情”旅游促融平台,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促进三交示范带,促进各族群众山水相逢、情谊相通。巩固示范创建新成果。深化拓展“5585”创建模式,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示范创建、部门系统创建、行业特色创建、全民广泛创建“四大创建”,持续开展“七进”活动,培育一批生动展现银川创建特色、擦亮“凤城儿女一家亲、民族和美共筑梦”创建品牌的典型,带动形成全域覆盖、全员参与、全力推进的浓厚创建氛围。
突出以民为本,提升共富共享水平
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,必须协同推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、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,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我们要坚持把改善民生、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聚力实施“五八”强首府战略,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,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抓产业夯基础。坚持产业为要,聚焦“六新六特六优+N”产业布局,聚力发展“三新”产业,加快打造“三都五基地”“两地五中心”,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计划,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持续壮大富民产业,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。抓民生强保障。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,大力实施“六大提升行动”,持续办好民生“十心实事”,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、基础设施完善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、生态环境满意度,加快建设品质之城、和美之城、温馨之城。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民族工作,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,妥善处理涉民族领域矛盾纠纷,广泛开展普法宣传、法律援助,引导各族群众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,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谱写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。
责任编辑:汪晓慧